在Sciense上溜达了一会儿,没找到老板所谓的课题相关的文献,也没找到啥好的idea,当然,后者我只是说说,我也没真没打算找到……
不过发现了一篇很好玩的文章,讲gay genes的,话说假设一个男人当gay是受基因控制的,至少是部分相关,但是这种不正常的基因却没有在进化中消失,反而是浩浩汤汤的存在于人类历史长河之中。这种野火烧不尽的东西太反常了,怎么就没扼杀成功呢?
于是研究人员们在20多年的时间尺度内,搞了些大规模砸钱的调查,建了些忽悠人的模型,得到结论:那些生过gay的妈妈们比没生过gay的女人更喜欢生孩子。
这一现象非常interesting,这说明gay这个事情,很可能不是受X染色体控制,PLoS ONE上文章说人体包含两对gay基因,至少一个在X染色体上。即gay基因并非遗传自父系而来自于母系。这种gay基因会使得人更加女性化 (feminine),对男人而不是女人感兴趣,学术说法叫“sexual antagonism”。这虽然会使得男性生殖能力下降,但是女性的生殖能力会加强,所以这使得这种基因得以稳定的在哺乳类,尤其是人类中流传下来。不过 我觉得历史上一夫一妻制好像不是那么流行,一夫多妻现象比较普遍,只要那些强壮的、有资格繁殖后代的雄性不含gay基因,那么雌性拥有gay基因,这对于 种群繁殖还是有好处的。
有行为遗传学家高度评价了这个忽悠级数学模型,并认为:对女性来讲,gay基因是一个超级正面的基因(superstraight gene),具有进化优势。
我记得有这个一个说法:女人天生就是同性恋。会不会也与这个有关?而且,它这个模型,应该怎么解释那些女同呢,尤其是T,她们身上的男性气质是打哪儿来的呢,而那些P,为啥会喜欢男性化的女人呢?噢,科学路漫漫,继续忽悠经费好搞研究。
在 文章最后,editor来了一句,大家也该读读另外一篇文章啊,这篇的题目叫Gay Is Not All in the Genes。这里认为,理所应当的,环境+基因非常关键,但是环境的影响,是从子宫内开始的,并且在子宫内的影响,可能比基因的影响还严重。研究对象:双胞胎。但是这篇的争议比原来那篇要大。原因是它基于概率统计搞得,但是解释不了之前的一些现象,而且样本量只占瑞典国内的12%,而且对家庭环境 的影响设定太高。总而言之,就是忽悠的不够好。
不过发现了一篇很好玩的文章,讲gay genes的,话说假设一个男人当gay是受基因控制的,至少是部分相关,但是这种不正常的基因却没有在进化中消失,反而是浩浩汤汤的存在于人类历史长河之中。这种野火烧不尽的东西太反常了,怎么就没扼杀成功呢?
于是研究人员们在20多年的时间尺度内,搞了些大规模砸钱的调查,建了些忽悠人的模型,得到结论:那些生过gay的妈妈们比没生过gay的女人更喜欢生孩子。
这一现象非常interesting,这说明gay这个事情,很可能不是受X染色体控制,PLoS ONE上文章说人体包含两对gay基因,至少一个在X染色体上。即gay基因并非遗传自父系而来自于母系。这种gay基因会使得人更加女性化 (feminine),对男人而不是女人感兴趣,学术说法叫“sexual antagonism”。这虽然会使得男性生殖能力下降,但是女性的生殖能力会加强,所以这使得这种基因得以稳定的在哺乳类,尤其是人类中流传下来。不过 我觉得历史上一夫一妻制好像不是那么流行,一夫多妻现象比较普遍,只要那些强壮的、有资格繁殖后代的雄性不含gay基因,那么雌性拥有gay基因,这对于 种群繁殖还是有好处的。
有行为遗传学家高度评价了这个忽悠级数学模型,并认为:对女性来讲,gay基因是一个超级正面的基因(superstraight gene),具有进化优势。
我记得有这个一个说法:女人天生就是同性恋。会不会也与这个有关?而且,它这个模型,应该怎么解释那些女同呢,尤其是T,她们身上的男性气质是打哪儿来的呢,而那些P,为啥会喜欢男性化的女人呢?噢,科学路漫漫,继续忽悠经费好搞研究。
在 文章最后,editor来了一句,大家也该读读另外一篇文章啊,这篇的题目叫Gay Is Not All in the Genes。这里认为,理所应当的,环境+基因非常关键,但是环境的影响,是从子宫内开始的,并且在子宫内的影响,可能比基因的影响还严重。研究对象:双胞胎。但是这篇的争议比原来那篇要大。原因是它基于概率统计搞得,但是解释不了之前的一些现象,而且样本量只占瑞典国内的12%,而且对家庭环境 的影响设定太高。总而言之,就是忽悠的不够好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